历史

第341章 等门(1 / 2)

国外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他们技术工人的整体薪资待遇都是相对较高的。

即使这些工人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有一技在手,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比起其他人也低不了多少。

所以这些人家根本就不会奔着读书改命这条路走到死。

那些有技术人家的孩子可能从小就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习这些技术。

就比如磨镜片这项技术,同样一个镜片,不同的工人来磨,磨出来的光洁度可能相差十倍以上。

所以在最顶级的镜片公司,他们优秀的工人,往往都是祖孙相传的。

在这里一家祖孙三代都在同一个岗位上面工作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

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国内的向上通道永远是读书、从商、从政......

所以国内的青少年都在升学这一通道中疯狂地内卷着。

进厂打螺丝似乎永远是人们最后的一个选择。

而即使他们进厂打螺丝了,内心也是躁动着的,只要一有机会,那些聪明机敏的人可能就会趁机向外谋求发展的机会。

......

在这种心态之下,又怎么能提升这种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潜心研究的技术呢?

张晓寒看着眼前的镜头,默默地在心中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提高技术工种的薪资待遇。

她要让这些人知道,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老祖宗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话是有道理的。

张晓寒下定决心之后,就又和众人一起研究起眼前的光刻机了。

张晓寒毕竟是一个有着十多年设备研制工作经验的人,而且同在芯片生产设备的行业内,多多少少地都对光刻机有不少的了解。

又因为技术超前10多年,所以张晓寒不仅解答了在场的人员提出的种种疑问,更是给他们讲述了光刻机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等张晓寒说完了之后,在场的几个院士都不禁一脸遗憾地看着张晓寒问道:“你当初怎么就选择了文科了呢?”

张晓寒还没回话,一旁的刘院士,也是在华科大机电学院任教的院士,就直接抢先回道:“张晓寒大一的时候学的还是机械专业,她是大二才转的专业。”

比起其他人,刘院士疑是更加遗憾的。

毕竟如果张晓寒不转专业的话,那么只要她考虑读研,以后大概率都会成为自己的学生。

毕竟她有这么多产业在学校呢!读研估计也只会在本校读。

其他众人听了刘院士的话之后,都一脸不解地问道:“你怎么会去学工商管理这种专业呢?学一门技术,搞科研不好吗?”

“对啊!我看你也不像是对工科不感兴趣的样子?”

.......

张晓寒听着众人的话之后,不禁翻了一个白眼。

点击保存 本站发布页
最新小说: 肝出个大器晚成! 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 重生之军火寡头 主公,刀下留人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从霍格沃茨之遗归来的哈利 姨娘不爱?小锦鲤认绝嗣嫡母作娘 农民工下班棚户区嫖妓 唯我独法:东京奇幻日常 非常规数码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