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主体建筑不过54米。
站在胡夫金字塔之下,这座教堂就如同成年人的脚下站着一个新生婴儿。
其次,金字塔的建造精度极为精准。
整座建筑并没有使用任何塑性材料,全部由重量数十上百吨的花岗岩堆砌而成。
在这种情况下,岩石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具都无法插入,其打磨工艺完全超出了所有建筑学士的理解。就连来自东土大唐的墨家弟子也无法在数十吨重的石材上切割出严丝合缝的镜面。
更为骇人的是金字塔“地基”中隐藏的细节。
长度约为150米的基座,其最左端与最右端的水平误差仅为2厘米。即便是这么一丝细微的误差也极有可能是这座建筑在建成3000年后,由地表的风沙缓慢侵蚀而形成的。
可以设想,在建成之初。胡夫金字塔的水平误差极有可能是0。
霍夫曼已经可以肯定,法老们必然是借助了外神的力量建造起这彰显工艺水准的复杂造物。但是通过残寸壁画的描绘,依旧可以清晰的辨认出施工的主体仍然是侍奉神庙祭祀的奴隶们。
这件事不难理解。
外神们千里迢迢穿梭虚空,降临到这颗星球之上,他们可并不是前来充当建筑工人的。
每日劳作在金字塔周围的十几万奴隶才是施工的主体。
培养出十几万能够耕地的奴隶,这并不算难。
但是...想要培养出十几万能够完成如此精密设计的建筑工人,这才是建造金字塔最困难的事情。
最近几十年,在圣主教会的帮助下,西大陆诸国的儿童开始在幼年是统一接受教育,至少让一部分人首先懂得如何辨识文字。
如此,可以培养出他们自行阅读文献,自行学习的能力。
然而在四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中,识字是高阶神职人员独有的特权。绝大多数凡人无法辨认文字,王国也没有建立任何基础教育系统。
法老们是如何在长达数十年的建筑周期内持续不停的获得如此数量的娴熟技工的?
霍夫曼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清楚,一旦自己获得答案,伟大的拜占庭帝国将会再次前进一大步。然而数十年的研究中,他所得甚少
默格温提出的假说为他带来了全新的设想。
如果“冥界”真实存在呢?
如果《亡者之书》中绘制的“凡人死亡穿越冥界”俱是真实...那么这件事似乎不难办到!
古埃及王国内的珍贵人才在死亡之前,经由“冥河祭祀”之手,将肉身储存。
他们的灵魂会携带《亡者之书》穿梭阴阳,随后进入冥界,以某种不为人知的隐秘方式再次回归。如此,就可以间接让个体的精神实现“不死不灭”!
试想下,数十万存活了十余世,甚至上百世的娴熟技术工人,他们能够创造出的造物足以让世人惊叹!
或许也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屹立于黄沙之中,千年而不倒的伟大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