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这……”
骨龄十六便有四境修为!
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道仙看着几人的模样,呵呵一笑:
“锦上添花比不上雪中送炭,这个道理我相信四位不会不懂。”
四个白发老头对视了一眼后,不约而同的对着张道仙拱手道:
“吾等谨遵掌教之令!”
……
不久,张道仙将门内的事务一一交付给四大长老后独自下了山。
一直以低调行事的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那就是在京都和青云书院周存礼大战的那一次。
如今第二次下山,身上少了些许担子,心境自然不同。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如今百溪汇海,山已及天,
我张道仙也是时候放肆一回了!”
“希望三姓七望不要太弱,此一行,且尽兴!”
……
扬州。
余家府邸坐落于三月城的东深巷,不同于赵家的奢华,余家并无高墙大院,也无朱漆金匾,只有一对古朴的石狮镇守两侧。
然而,余家的底蕴却是三姓之中最为深厚的,其中最负盛名的余家的一座楼,此楼名曰夫子楼,高三层,飞檐翘角,内藏典籍数万卷,自经史子集到地方杂记,无所不包。
更有无数孤本、手稿,皆是历代余家家主耗尽心血搜罗而来。
据说,四朝元老余苍生少年时,曾在此楼中翻书三年,方才有后来的满腹经纶。
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故而余家盛出儒修,家中大半子弟都入了青云书院修行。
此番陆去疾以雷霆之势灭了赵家成功让余家感受到了危机,故而招回了正在青云书院修行的族内子弟。
夫子楼之内。
余家家主余常安看着下方人影幢幢的族内子弟,朗声道:
“此番招你们回来是因为余家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能进青云书院的余家子弟个个都是饱读诗书,听到风声之后也能猜到是什么事,无非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罢了。
众人握紧了手心,目不转睛的盯着余常安,期待着他的命令。
余常平扫视一圈夫子楼之内的长老供奉,又道:
“江南斩妖司总司来了个年轻人,不识青天高,黄土厚,以雷霆之势灭了赵家。
相信大家都能看清局势,他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我余家!”
“你们说,我余家该当如何!?”
余家的七八个供奉率先站了出来,齐声喝道:“杀!”
而后,余家子弟和族老也站了出来。
“杀了他!”
“朝廷不让我余家活!那我余家就反了!”
“反了!”
“他东方家能坐天下,我余家也可以!”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失了智。
而是他们都深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
与其看着陆去疾这把刀一步步杀向余家,还不如放手一搏!
横竖都是死,那动静自然要闹的大些!
成了,那便是改换春秋!
不成,余家也能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