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跟着武师傅讨教太极和形意拳,才算真正明白「以气道」不是空话——以前总觉得招式是招式、气是气,现在练得多了,才知道每一招的细节里都藏着「怎麽顺气」的门道,连手怎麽摆、脚怎麽站着,都跟五行气站着边。
先说说形意拳,武师傅从最基础的「五行拳」教起,第一招就是劈拳。刚开始我练的时候,总Ai用胳膊y甩,武师傅一看就摇头:「劈拳不是甩胳膊,是气从丹田劈出去。」他手把手教我调整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右手握拳收在腰侧,左手掌心朝下往前伸——关键在“起手时沉气”,得想着丹田的金气顺着脊椎往上走,到肩膀时稍微沉一下,再顺着胳膊“劈”出去,像用斧头砍木头,劲儿要直着透出去,不能飘。我练了七八次才找个感觉,现在一劈拳,能明显感觉到金气从指尖「扎」出去,手臂也不酸了,反而越练越有劲。
後来学崩拳,武师傅说这招要带「木气的弹劲」。站桩时得把重心往右腿移,左腿稍微往前伸一点,左拳贴着肋骨往上提,出拳时不用太猛,要像弹簧一样“弹”出去——重点在“收拳时藏气”,出拳时木气跟着走,收拳时气要顺着胳膊往回沉,回到丹田胳膊,这样一收,气就循环起来。我刚开始总忘了收气,练一会儿就觉得气浮在x口,武师傅让我对着镜子练,盯着自己的肩膀——出拳时肩膀别耸,收拳时肩膀往下沉,慢慢就找到气的“回弹劲”了,现在练崩拳,能感觉到木气在胳膊里“绕着着转”,动作也灵活多了。
再说说太极,武师傅先教的是云手,说这招能帮我「顺腰腹的气」。刚开始我转腰总转得太猛,手也跟着甩得快,武师傅就按住我的腰:“云手要''''''''腰先动,手再跟'''''''',像水流绕着石头转,不能急。”正确的姿势是双脚分开b肩宽,膝盖微屈,双手在x前像抱个球,转腰像个抱个球,转腰时先把重心移到左腿,右手慢慢往左边划圈,左手往右边带,转过来後再把重心移到右腿,手跟着换方向——关键在“转腰时沉气”,要想着丹田的火气绕着腰腹转,手的动作跟着气走,不是手带着气动。我练的时候总Ai盯着手,武师傅就让我闭着眼找感觉,慢慢能感觉到火气在腰上“绕圈”,手也跟着顺了,现在练云手,转个十几圈气都不乱,腰腹也越来越稳,连站桩时都觉得脚下更紮实。
还有太极的“单鞭”,武师傅说这招能“把气沉到腿上”。起手时双手从x前往下划,像把水往两边分开,然後右手往前伸,掌心朝外,左手收在腰侧,重心移到右腿,左腿伸直——重点在“伸腿时送气”,右手伸出去的时候,要想着气从丹田往下走,顺着右腿沉到脚底下,像树树伸出去进根。我刚开始伸腿时总忘了沉气,武师傅就让我练的时候m0自己的腰,伸腿时腰要往下塌一点,气才能跟着沉下去。现在练单鞭,可以明显感觉到气顺着腿沉到脚底,站着的时候像扎了根,别人推我一下都晃不动。
练得多了还发现,这些招式跟五行吞噬诀能串起来——练劈拳、崩拳时,正好吞东方的木气、西方的金气,气更顺;练云手、单鞭时,吞南方的火气、中央的土气,腰腹更稳。武师傅总说:「练拳不是练力气,是练气跟招走的劲儿。」现在我才算懂了,不管是形意拳的刚劲,还是太极的柔劲,只要气顺了,招式自然就对了,身T也跟着越来越有劲儿,这大概就是「T修」最实在的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