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决定先从分化朱元璋在朝中的势力入手。她暗中安排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大臣,去拉拢那些立场摇摆不定的官员。
“大人,如今女皇登基,乃是顺应天时民意。陛下虽被软禁,但女皇并无加害之意,只要大家顺应局势,日后仍可在朝堂施展抱负。”一位大臣按照李萱的指示,劝说一位朱元璋的心腹官员。
这位官员心中本就对局势感到迷茫,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心动:“可陛下……”
大臣连忙说道:“大人不必担忧,陛下如今虽被软禁,但女皇会以礼相待。况且,我们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若因陛下一人而导致朝堂动荡,百姓受苦,恐怕非大人所愿。”
经过一番劝说,这位官员终于动摇,决定投向李萱和马秀英一方。李萱得知消息后,心中稍喜。
“继续按此策略,拉拢更多官员。只要我们能分化陛下的势力,他便难以掀起大风浪。”李萱对大臣们说道。
然而,并非所有官员都如此容易被拉拢。一些对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官员,察觉到了李萱的意图,开始暗中警惕,并谋划着如何应对。
“李萱这是想分化我们,我们绝不能让她得逞。必须尽快想办法,告知陛下,让陛下早做打算。”一位忠心官员对同伴说道。
李萱不知道自己的分化之策会引起怎样的反弹,她只希望能尽快削弱朱元璋的势力,稳固马秀英的统治。但她明白,这只是漫长斗争中的一步,后面的路依旧充满艰难险阻。
朱棣得知李萱在分化朱元璋势力后,也向李萱献上一策。
“母后,儿臣认为,我们在分化陛下势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防备。儿臣可从军中挑选一批精锐,暗中守护皇宫和女皇的安全。”朱棣说道。
李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棣儿,你想得很周全。如今局势复杂,我们不得不防。只是抽调精锐,会不会影响边境防御?”
朱棣连忙说道:“母后放心,儿臣会妥善安排,不会影响边境防御。这批精锐会以换防之名调入京城,暗中听从我们调遣。”
李萱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有这批精锐守护,我们也能多几分安心。只是此事要绝对保密,不能让陛下的人察觉。”
朱棣领命而去,迅速安排此事。李萱看着朱棣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朱棣的支持让她在这场斗争中有了更强的底气。但她也知道,朱元璋绝非善类,必定会有所察觉并做出反击。李萱开始思考,若朱元璋得知他们加强防备,会采取什么手段?自己又该如何提前应对?这一系列未知,让李萱的神经始终紧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