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末年,民生艰辛,清官家中与百姓异。
宋家不过是关州的一位普通县令,宋父常要做些其他活来供一家人。宋青竹是宋家最小的儿子,从小受长辈喜爱,因此养成一副天真善良的样子。万家则经营几间书肆,万晓声虽不是万家亲生的儿子,但两人也算发小,两家长辈相互认识,二人读书也用功,曾读到先人辉煌时刻,一起立誓也要如此,封狼居胥,留名于世,少年意气,大抵如此。
几年之后,关州东南角的燕城发生叛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宋父因早些年上过沙场,立过战功,也被派去平乱,宋青竹的两位哥哥也一同前去。
乱世当头,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长久的享受安逸。
众人心知关州叛乱只是表面上的乱象,实际上朝廷已经烂到骨子里了,大数已近。
宋青竹在家侍奉母亲时常常在想父亲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是否受伤了,是不是死了很多人,战乱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前几日宋青竹去找万晓声,万家人说他去燕城做生意了。宋青竹只觉奇怪,燕城此时正是战乱,什么样的生意值得把命搭上,难道是要发战争财?这样的生意可不能做。
一月过去,燕城上叛乱传来了平定的好消息,至少表面是这样,对宋青竹在家中等待数日都没有等到宋父传来的书信,却等到了前来抄家的消息。
那日难得是一个晴天,抄家的人进来时,宋青竹和宋母还有一些侍从正将珍藏的书拿出来见见太阳。见有人闯进府门,且个个手持利器,不是好惹之辈。不等宋青竹一行人说话,领头人斥道:“监察司抄家,闲人免进。”说完抬手就有几个士兵上前捉住宋青竹几个。宋青竹向宋母递去一个眼神,示意她先别慌,见机行事。
宋家简朴,抄家一事进行的速度极快,不一会儿,抄家完成,宋青竹一行人被分开带往不同牢房。
在牢房等待的过程中,宋青竹脑中闪过最近发生的所有事。自己与母亲在家并没有招惹是非,父亲和哥哥们打仗胜利,按理不该这样的,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打仗背后发生了什么,而宋青竹心中有了可能的答案,那会是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