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久守必失,意思是交战双方,如果有一方始终处于防守状态,局势会越来越不利,早晚会被敌人攻破。X师这次一改往日作风,采取防御阵型,并不只是因为特种侦察营被M师伏击损失惨重,失了先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X师的整体兵力比M师少,由于M师的工程器械和重型装备比较多,对人员的需求量也就大大增加。根据内蒙边防军公布的数据显示,X师有11000余人,而M师则有接近14000人,如果没有准确的情报,不能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X师还真不敢贸然向M师发起进攻。试想一下,如果双方都是全军压上,面对面直接交锋,肯定是人数多的一方更占优势,细算下来。双方有约20%的兵力差距,因此特种侦察营失利后,X师师长徐乐功在反复权衡下决定转攻为守,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来弥补人数上的不足。
原本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原本防守方开始了进攻,角色转变后,双方都要适应新的作战方式。这才是演习开始了一整天,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交火的真正原因,大家都在适应,也都在试探。在这方面,M师由于师长董玉增的存在,占据了知己知彼的先天优势,形势看起来,对X师更为不利。
演习的第一个白天,就这么平淡奇的过去了,M师深入X师防区腹地,在夜色降临后,安营扎寨,养精蓄锐,准备在第二天完成最后的较量。内蒙边防军之所以把演习安排在5月份,正是考虑到演习不可能在一天没结束,那么晚上宿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冬天的严寒和盛夏的酷热必然会给几万人的睡觉问题带来严峻考验,为了让战士们有更多的体力去战斗,这才把演习时间选在了春末夏初,这时候普通的军用帐篷就能完成宿营,同时也减少了运输辎重的困难。
夜色如水,后半夜还是有些凉意,在M师的临时营地后方,距离营门30米远的地方,有一左一右两个沙袋围成的简易碉堡,各有一个班的战士值班把守。为了让这漫漫长夜过得不那么乏味,也为了驱赶寒冷,负责把守的战士们在碉堡内点了火堆,远远闻着,竟然还有香气扑鼻的肉味,看来是打了野味。只是长时间围着火堆看,眼睛收到强光刺激,视力也受到影响,就法看清楚远处和黑暗处的光景,就是这个小小的失误,惹来了大麻烦。
有几十个人影从远处悄悄摸了上来,趁着夜色掩护,瞬间冲入碉堡,用硬塑料做的匕首抵住M师战士们的喉咙,两个班的战士就这么轻易的交代在这里,悄声息的退出演习。根据演习规则,用刀具刺杀的战士即便头顶上没有冒出红色烟雾,也算阵亡,不得再发出声音,更不能向自己的部队报告,为了避免有人阵亡了不承认,击杀的一方还会撕下阵亡敌人胸前佩戴的编号。只是原本只有一个班战士的碉堡内突然多了两倍的敌人,双方大眼瞪小眼,又不能互相说话,实在是有些滑稽。
夺取碉堡的人,正是特种侦察营1连的战士,1连还幸存48名战士。由于战场环境限制,四十几个人一起行动目标太大,因此方明礼只带着24人来端了碉堡,其余的24人还隐藏在不远处的黑暗中,作为后预备队,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江山被方明礼留在了预备队,因为他觉得江山鬼点子多,万一自己行动失败肯定就出不来了,有个脑子灵活的人带领预备队,起码逃跑是没问题。代理连长方明礼的计划是,趁着后半夜人困马乏时,冲进敌营,伺机炸毁M师的火炮,为X师减轻火力上的威胁。计划第一步实施得很成功,没有废什么力气就夺取了外围的警戒碉堡,接下来就是趁敌人不备,快速冲进敌营,实施破坏。为了保证炸毁足够多的火炮,方明礼把全连所有的手雷都集中在这24名战士身上,只要他们能冲进去,一股脑都投向火炮阵地。执行这项任务肯定是九死一生,一旦敌人反应过来,这24名战士一个也跑不了,妥妥的交代在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