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茵买房并不是自己攒的首付,而是找父母赞助的。
她读金融,虽然成绩只是中规中矩,但大三时学校请了上海的知名经济学家胡兴平来学校办了次讲座,胡教授在讲座上提到了城镇化率和房价上涨的关系,她就是听了那次讲座才决定要尽快买房的。
她听完讲座后跟父母提过一次买房的事,但父母觉得她还没毕业,毕业后也不知道会去哪工作,就没马上买。
她毕业前就签下了金安期货,正式入职后,解决了租房和工作的事,她每个周末都在江城四处看房。
父母一直拖到她转正了,公积金也交了半年,能通过公积金贷款了才赞助了首付,支持她在三环边买了个小两居。
虽然拖了半年,房价涨了一千多元一平米,但她还属于上车早的,到现在她那个小房子的价格已经翻倍了。
她的家境还算小康,父母能帮她付两成首付,但是许敏是从18线的小县城考出来的,家里还有个弟弟,买房只能靠她自己了。
房价年年上涨,工资的涨幅却不大,许敏想靠自己攒够首付确实很难。
人与人之间的有些差距并不是靠努力就能弥补的,两年前方茵买房的时候,楼市刚走出低迷期开始上涨,两成首付只要15万。
后来楼市一直爆火到现在,首付涨到了三成,房价也翻倍了,买个同样的小房子至少需要45万的首付。
方茵现在的年收入刚过十万,扣掉公积金,负担每月两千多的房贷还不算很吃力。
但对于许敏这些还没能上车的人,买房这辆车确实越来越难搭上了。
许敏有个从大学就在一起的男朋友章天,是大她们一届的学长,方茵见过两次,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精神。
他们老家都是小县城的,也都不是独生子女,家里帮不上一点忙,只能靠自己奋斗。
许敏一直念叨着要买房结婚,但她跟章天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攒了三年钱,却离凑够首付款越来越远了。
方茵低着头扒饭,沉默着等许敏自己消化情绪。
许敏跟她同届,年纪比她大一岁,今年已经26岁了。
方茵能感觉到她对于结婚越来越焦虑,但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许敏。
进了社会之后,她越来越体会到很多问题是钱能解决的,但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太难挣了。
两人没再聊天,安静地吃完了午餐。
“茵茵,我先上去了,客服部还有很多催款电话要打。”
“好。”
方茵在餐厅门口与许敏道了别,慢慢往国贸商场走去。
进了星巴克,帮刘娜点了拿铁,方茵坐在旁边玩手机等待。
点开微信,刘娜已经给她发了红包过来,方茵点开收下。
刘娜是江城本地人,家中独生女,家境比她和许敏都要好,未婚夫据说家境也不,追她时经常有大捧的鲜花送来公司。
刘娜作为前台,工资虽然比她们都低,但是日子比她们过得都要精致。
每天一杯星巴克的咖啡或者喜茶的奶茶,她没嚷着减肥前还经常点蛋糕甜点之类的下午茶,每天光下午茶的消费就超过她们一天的饭钱了。
方茵经常会顺便帮她买咖啡奶茶,但是自己很少跟着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