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合同资料整理好交到客服部,她又回来将出差的发票贴好,拿去给陈经理签了字,再交到财务室去。
等她忙完这些,已经是开盘时间了,办公室也热闹起来,同事们的办公电话此起彼伏,都是在跟客户交流行情的。
方茵打开电脑,盯着屏幕上的数字跳动,忍不住又想起了刚才那个男人。
周文浩。
如果她没有认人,这应该是她认识的那个周文浩吧!
虽然他的五官更立体,脸上也没了那些青春期的小痘痘,比她印象中更硬朗更帅气了。
虽然他的声音也比以前更低沉更有磁性了。
而且他似乎还长高了一些,黑框眼镜换成了框的,看起来更加沉稳矜贵。
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即使他们已经有七年不曾见过面了。
不过他似乎已经不记得她了,刚才他的目光不曾在她身上停留一瞬,就好像她是个透明人。
呵!也是,对于他而言,她本来就没什么值得记住的。
桌上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方茵的思绪,她接起电话。
“喂,您好,金安期货,请问您找哪位?”
“喂,是方老师吗?我是《期货时报的编辑杨念,我们这个星期要再跟贵公司约一篇稿,还是一千字左右,谈谈您这边对棉花后市行情的看法。周三之前发给我,可以吗?”
“哦,好,我知道了,稿子我会准时发到您的邮箱。”
方茵挂断电话,扯了扯唇角。
虽然被对方称呼方老师,每次在业内权威报纸上发表评论文章也署的她方茵的名字,甚至连稿费都是报社直接打到她的银行卡上,但她在金安期货其实只是名普通的经纪人。
她起身走到陈经理的办公桌前。
“陈经理,《期货时报来约稿,要我们谈谈对棉花后市的看法,您看怎么写?”
“继续看涨,从供需面从技术层面你自己看着写。”
陈经理从笔记本屏幕前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温声说。
“好,我知道了。”
方茵回到工位,开始码字。
她只是普通一本毕业,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在动辄名校毕业的金安期货其实是很不起眼的存在。
以她的学历背景也进不了公司的研发部,研发部都是名校硕士,还有不少海归。
这些研究报告本来应该研发部来写,不过那些待在总部的高材生离棉花产地太远,对市场真实的供需情况远不如他们华中分部了解的更清楚。
所以现在研发部的棉花报告只在公司内部流通,发给客户和媒体的都是他们部门自己写的。
方茵就是那个执笔之人。
方茵运气比较好,通过校招进了公司后被分在了陈经理的棉花部。
棉花部虽然不如做原油、做钢材的部门那么火爆,但是陈经理人很好。
他是个温和的上司,也不像金融圈的其他人那么追求名利,对方茵也很照顾,愿意给她机会,所以这些去报社发文署名的事从方茵入职半年后就全部交给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