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艾斯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甲骨传奇 > 第21章 王簠室津门撰新文 王国维清华传甲骨

第21章 王簠室津门撰新文 王国维清华传甲骨(1 / 2)

王襄发表《簠室殷契类纂后,研究学问之兴趣更加勃发,对甲骨文和殷商史尤为喜爱,他每日里看书学习,几近痴迷。孟广慧曾笑言:“君如此读书,胜苏秦之头悬梁,锥刺股;过车胤囊萤映雪,就连大文豪韩愈老夫子的‘马上、枕上、厕上’你也全都用上。真成了‘书痴’一个。”

王襄苦读但并不“痴”,他心中时时惦记着甲骨和殷商研究。发表《簠室殷契类纂后,范维卿又给他送来千余枚甲骨。这次范维卿倒是义气十足,进门就说:“日本给我高价,我也不给他们,这批甲骨是小屯村张家新出土的的,骨形整,字迹多,我全给你送来了。价钱也是你说了算,就图你能多出些,别让东洋人看不起咱。”末了又玩笑一句:“你别让我亏本就行。”

“既如此,价格你定,钱要等到出书以后付。”王襄又半真半假说:“要不,你购甲骨我写书,赚了钱咱俩‘二一添作五’。”

“好,一言为定”,范维卿说道:“咱们也豪爽一回,来个君子协议。”

不管怎样,这回王襄手中有了五千枚甲骨,范维卿这次送来的确是小屯村张家菜园新出土的,他费尽心机,才搞到这一千多枚,因系一坑所出,契文所记内容相关,为王襄后来考释带来很大方便。

王襄又没日没夜地投入到甲骨考释研究之中。1923年,王襄又编成《簠室殷契征文一书。该书共计拓本十二卷、考释十二卷、勘误一卷,分天象、地望、帝系等十二类收录甲骨拓片。经过反复审核,修改,1925年,王襄仍把书稿送到河北第一博物院(原天津博物院),该院即以他们新近独创的药纸直接落石拓印技术,为他印刷。

在该书的序言中,王襄着重阐述由考释甲骨,而发现殷商时礼制已蔚为大观,典制甚繁,可是史书记载却十分简略,缺漏甚多。由此开始了对殷商历史,特别是礼制的研究。他在序言中写道“

昔孔子慨殷之文献不足征,未言其礼,三千年来讲殷礼者已成绝学。欲力求之,仅《商书、《商颂、《礼记、《史记四书所载者,见其大凡而已。自殷契出,考释其文,知所存殷礼,为多于祀典,尤详。今言其略,尞于狸沈之祭备用之。先王卜牲兼牲毛牲数二事。祈雨曰雩,祀尞于东西,即祭四方之礼,若告祭薦羞,若爯(称)册,典制甚繁,殷人非专尚质也,福酒衣御之祭,卯叀用牲之法,皆经傳所不载,卜文则屡言之,至岁终,置闰则记十三月,为归余于终之法,所登人之文,與伐国并举,类于周之比军众與登民数之典不同,殷世特重卜贞,几日不卜,事不贞,凡兹大端,颇为周礼,所因足补载记阙略,三千年后记之。

这与罗振玉、王国维的研究倒是非常的相似。而王国维此时也即将登上清华大学的讲坛,大书《古史新证,再倡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奉旨进京,罗振玉催促再三,可到了囿于紫禁城“清廷”大内,却所事事,半年之久,小朝廷也没给他明确个差事。虽然也虚张声势封了些“紫禁城骑马”、“南书房行走”之类的“荣宠”,直到半年多后,小朝廷才封他五品顶带,“赏食五品俸禄”,且是“六天入内一次”。“入朝”一年多王国维并没有感受到多少“隆恩”,他真正感受到的却是“独骑瘦马绕宫墙”时看到的“紫禁城黄昏”中的悲凉。在朝一年半,他总共上了两道奏折。第一次是建福宫大火,烧毁数以千万计的金佛、字画、古器、古书。而外间一些人却在劝说小皇帝溥仪“出洋游历”,王国维上书历数康熙皇帝精究历算、律吕、音韵之学,贯通中西;乾隆皇帝御制诗集之富冠绝百王,劝“冲龄践祚”的当今“皇上”“效法二祖,于文学艺术心之所好者不妨泛览”。第二次是他发现内务府“总理”郑孝胥盗卖宫内书籍文物,其儿子在坊间公然声称“宫内财宝物不售”,更让王国维愤怒的是郑孝胥竟然要把《四库全书运往上海去翻印,而外界传闻,郑已私下与日本人秘议,要以数十万之价将原书售于日本。王国维上书建议在北京翻印,或拍照送上海印刷。王国维的奏章虽没能上达皇帝手中,却引起朝野关注,最终却使郑孝胥阴谋落空。

王国维没想到却因郑孝胥之流盗卖国宝一事,竟让他与北大之间起了隔阂。是因北大师生闻知故宫国宝被盗卖,义愤填膺,猛烈抨击之,同时也抨击废帝溥仪“昏聩能”,甚至是“一丘之貉”。王国维替溥仪抱不平。北大师生出于对王国维的敬重与爱护,劝他以民族大义为重,莫对没落废帝“愚忠”。而这却刺痛了王国维的自尊心,他竟决停止“北大国学研究所”研究生上门咨询,取消“北大国学门研究所”导师之“名义”,并终止胡适拟在北大《国学季刊上刊载他的《书戴校水经注后一事。但论如何,北大师生仍然十分敬重王国维,他们之间私谊未断。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后,王国维也厌倦了小朝廷那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内讧不断的政治生态,他早有“请假”离去的思想。恰好此时,胡适受他的留美同学、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曹云祥之托,帮助规划筹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胡适自然知道王国维是该研究院导师的舒适人选。他向筹备委员会的筹备主任吴宓推荐了王国维。

吴宓曾长期任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学衡编辑部主编,与在上海的王国维已早有往来,他就任清华大学国学院“筹备主任”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入城去聘请王国维。

当时,溥仪已移居天津张园,王国维仍住在北京地安门内大街,乙丑年2月13日,吴宓手持校长曹云祥的聘书来到王国维的家中,在厅堂上向王国维行“三鞠躬礼”,王国维对此虽深表感谢,但仍以“不食周粟”而谢绝。

翌日,胡适与曹云祥亲赴王国维住所邀请,王国维颇为感动,但除“深表感谢”之外,仍是恪守“不食周粟”。

出得王国维家,胡适说:“这老夫子,作学问执着,为人也执拗。此锁只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

曹云祥拦住胡适,说道:“莫非只有‘圣上’能开此锁。”

胡适道:“正是,要相解开王静安脑子中的死结,非请‘圣旨’不可。”

随后胡适即赶赴天津去见“皇上”溥仪,因他与溥仪曾多有交往,溥仪一口允准王国维就任清华之请,并给王国维写下了“圣旨”。回到北京,胡适再到王国维家中,传达“圣意”,再致诚聘。王国维说顾虑就任清华后,事务繁忙,万一“皇上”有事,便会两相耽搁,心有踌躇,最后说:“请允以一星期考虑。”

点击保存 本站发布页
最新小说: 【穿书】一枝红杏出墙来 网拍服饰创业实战30天行动计划表 断不了的光 为白月光守身?重生后搬空你全家 (玄幻)这些人有病(np) 丙级饮料调制500种变化 出界 当我新娘好吗 天使的春风 春庭月(兄妹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