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本质: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1.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2.根本关系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3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三.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主要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
?七.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相互影响、紧密关联。
1.目的决定态度和对价值的评判,
2.态度影响对目的的持守和价值的实现
3.价值制约对目的和态度的选择。
?八.人生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四、评价人生价值。
1.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
3.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
4.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五、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正确看待得与失。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不要过于看重一时的“得”,和“失”。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2.正确看待苦与乐。对立又统一,相互转化。
3.正确看待顺与逆,荣与辱,生与死。要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
?六、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提供精神支柱,提高精神境界。
?七、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就能在观察事物时正确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3.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首创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求解放。
4.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人民科学解释世界并积极改变世界。
5.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八、增强对中特社会主义的信念。
1.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的。
2.中特社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特社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和根本成就,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特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中特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共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特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和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4.中共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特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九、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个人和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3.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是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