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福通红巾军起兵之际,相继有另外两位豪杰举旗响应:徐寿辉、张士诚】
……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在听到那两个名字后,略有所思。
小时候,听过大哥朱标与他讲起父皇那时起义的故事。
这两者似乎在红巾军中是了不得的人物。
“可还是比不过我朱家的气运啊。”
……
【公元1352年,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聚到一起】
【他们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
【徐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接着,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蕲州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蕲水建都,国号“天完”,定年号为“治平”】
【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等军政机构,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
【铸有铜印,发行钱币。徐亦在蕲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即位,遣使招明玉珍曰:“予起兵举义,期逐元虏,以靖中夏。若归,共图大事,甚善,不来,且先加兵”】
……
战国时期,邹国
孟子顿觉新奇,因为那“天完”的国号,起得甚是巧妙。
“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天完,这是要压倒大元啊!”
……
唐朝,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微微惊讶,红巾军中刚刚建立了个“韩宋”政权,现在又来了个“天完”政权。
长此下去,必定内乱啊!
一旦内乱,那这起义必定失败!
……
【徐寿辉创建政权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红巾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徐寿辉派出两路大军向江西、湖南挺进】
【公元1352年遣丁普朗、徐明达攻陷汉阳及兴国府,邹普胜攻陷武昌,曾法兴攻陷安陆、沔阳,徐寿辉攻陷江州,欧祥陷袁州,陶九攻陷瑞州,许甲攻陷衡州,项普略攻陷饶州、徽州、信州】
【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淫不杀,每攻克一地,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余所扰,因而深得人心,队伍迅速扩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广大地区】
【当时有民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一人,红军府上坐”】
……
三国时期,吴国
紫发碧眼的孙权暗自心惊,周围的那些辅国大臣们也是闭目不语。
“这红巾军的威势,看来比之黄巾兵要猛上许多。”
……
三国时期,魏国
徐晃看着百万之众的红巾军,不由得回想起了天下大乱时,自己追随于张角起义,也是这般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