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天的农村天黑得很晚。文学母亲和他二嫂在外屋张罗着晚饭。每每大哥柳文春和三哥柳文泽从城里回来,家里都要重视一番。
父亲去世得早,大哥文春自然是家里的掌舵人,况且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了县城商业部门一个下属单位的负责人。要知道,那时候的老高中毕业生不次于大学生的水平,况且他自学不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所不通所不晓。正因为如此,高中毕业后他回乡做过几年中学的代课教师,当时在全公社的教师当中也是久负盛名。或许也正因此,大哥文春在外人看来有些自命不凡恃才自傲。但大哥文春颇有担当。在国家恢复高考的那年,就大哥文春的能力不用复习,完全可以金榜题名并考入有名的大学,只是因为他身下还有四个没成家的弟弟们,他毅然放弃了那次高考。在县城招工的时候他顺利被录用。他不忍心也不能自己考去外地读书而放弃这个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家庭。虽然他没去读大学,但他的学识、能力尤其是威望在这个家庭来说是举足轻重的。
说起文春大哥,他的小弟文学更是深有感触。因为文学在读初中和高中时,大哥文春都给他进行辅导过,这种辅导不仅是数理化,文史地也都兼顾,那种全方位的辅导和引导对于文学而言真的是历历在目印象深刻。他总是在想,大哥的脑子实在太厉害了,走出校门那么多年,那些知识怎么还是记得那么扎实用得那么自若!倘若这脑子给他一半就好了,每一次和大哥交谈后,他就对大哥知识渊博的程度佩服得五体投地。
至于三哥文泽,文学也是感恩戴德的。三哥文泽学生时期就爱好体育,尤其是各种球类样样精通玩得出色。文革期间,学校不是搞运动就是进行开门办学进行学工学农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时代,三哥文泽有了用武之地。他因为爱好体育喜欢打球,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公社举办的各种比赛。而又由于这种特殊的技能,毕业后直接被公社领导看中,留在了公社的学校做起了体育教师。后来,由于在代表公社学校参加全县举办的篮球比赛中连年夺冠,被县城中学和教育局看中,一纸调令,柳文泽进城当上了正式的县城体育老师。
柳文学之所以感恩他的三哥柳文泽,是因为在县城教书的柳文泽看到了城里孩子的学习劲头和当时的教育形势。当时的柳文学还是十多岁的毛孩子,整天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到处游荡。他们不是下河摸鱼就是上山打雀,要么就是仨一群俩一伙四处惹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