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耳熟能详的民族企业,有多少被外资收购?这些你一定不知道!”
这是一篇被发表在某门户网站上的文章,陆安浏览该网站的时候,凑巧看到了。
该文列举了外资大举进入华夏后,对华夏民族企业大举并购的内幕,并且详细讲述了孚南电池被外资兼并的始末。
福省孚南电池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品牌,曾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是华夏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但在2003年的时候,孚南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灯塔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华夏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怎么一夜之间就落入灯塔人手里了?
后来有参加了孚南电池相关事件的专家学者出来披露出了个中细节:“孚南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的资金很充裕。孚南当时是被迫合资的!”
究其原因,还是当年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孚南,在注册地NP市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与外资公司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华夏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华方持股51%。
新成立的华夏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孚南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华夏电池间接控股孚南。
孚南的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个孚南高层说的话的确没有错,NP市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因为在这之后,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外资股东,又先后花了几千万美元,布局收购了孚南电池母公司的股东百孚公司、基地福公司手中的股份,最终让己方对孚南的控股达到了72%。
彻底控股孚南后,摩根士丹利却并没有按照其所说的那般,令得孚南的母公司华夏电池有限公司能在海外上市,而是转手就将华夏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了孚南的竞争对手灯塔国吉列公司。
短短几年时间,孚南由华夏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还曾是它的手下败将。
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华夏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孚南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华夏市场。
本来孚南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因为母公司的压力,为了避免和吉列争夺市场份额,孚南只好匆匆鸣金收兵。
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孚南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
孚南正渐渐地失去活力。
孚南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孚南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孚南”已经是别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