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不像是世界杯,奥运会类型的比赛,讲究的是夺得金牌、银牌、铜牌选手的数量。
理论上是没有冠军的,又或者说每位夺得金牌的选手都是冠军。
因此魏豪没法根据前世的记忆来提前知道是谁夺冠,借此提前下注,获得利益。
毕竟冬奥会参加比赛的选手那么多,比赛的项目也多,发出去的金牌都有上百枚。
世界杯那种谁夺冠、谁亚军、谁四强的足球比赛,魏豪还能勉强记得住前世的记忆。
冬奥会这种运动会类型的比赛想要让魏豪记住都有谁拿到金牌,不是一般的困难。
不过魏豪也有投机取巧的方式,那就是砸钱,一个劲的砸钱。
魏豪仗着手里的流动资金多,也不缺钱,铁了心的砸钱。
反观牛奶市场饮品如今的老大蒙牛和伊利,虽然也都是几十上百亿身家的大企业。
但是他们顶多能拿出来几千万做投资,毕竟这些大企业往往都是多轮融资才做大的。
股份早已瓜分,在内部做决定的股东能有上百人,即便有人有这个决心拿钱出来跟魏豪竞争。
内部也会有人反对,这就导致一件事情,那就是整个冬奥会,以往都是百家齐放式的广告。
如今来自各国的选手纷纷入场,穿的衣服上赞助的图标居然都是魏豪家的。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外国队伍,国内也有不少外资企业,别人外国人肯定收自己人的钱办事。
也有部分外国人,看在魏豪给的钱确实太多的面子上。
就连自家企业都抛之不顾,昧着良心收了魏豪的钱。
否则也做不到这么多队伍基本绝大多数都穿着魏豪赞助图标衣服的画面。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纷纷惊讶:
“好家伙,这个正品牛奶是谁家的企业啊,这么队伍都是他赞助支持的。”
“蒙牛、伊利没排面啊,往年不都是运动会指定饮品吗。”
“这个正品牛奶好像说是绝对真正的牛奶,没加任何东西。”
是的,既然要把纯正的牛奶当做宣传口号,当然要贯彻到底。
不像是其他牛奶企业,加水、加添加剂,魏豪的牛奶。
是从挤出来,就直接封瓶,冷冻运送到商店。
由于没有任何添加剂,味道一般,只有淡淡的奶香味。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储存的问题,由于没有保鲜的添加剂。
在没有冰封冷冻的情况下,保质期只有三天。
因此基本不能在没有冰封手段的情况下销售,意味着想要销售魏豪的牛奶。
商店里至少也有有一台冰箱,最好是有个冰库。
目前国内的销售模式是以大超市为主、小商店为辅。
即便是大超市也不会有专门的冰箱存放某种牛奶。
小超市更是很少有冰箱,即便是有,下面放啤酒,上面放饮料。
牛奶又能在其中占据几成。
不过魏豪也有自己的办法,首先就是在各大城市开自己的门店,专门销售牛奶。
而且不像是传统的多盒箱装式销售,毕竟只能储存三天。
魏豪采取的是大塑料瓶模式的销售,想喝的时候就拿出来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