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官员惶恐不不安时,也是满腹狐疑,为何会是卢象升?
当然存在这些怀疑不是说卢象升不优秀,而是卢象升实在是出道太晚了。
卢象升乃是万历二十八年生人,年仅二十二岁也就是天启二年中了进士,这成绩足以秒杀大明九成九的读书人,多少读书人二十二岁连个秀才都没中,而卢象升已经开始步入官场了。
高中进士后,卢象升被选入户部担任户部主事,因为人长得帅加上说好好听会来事,两年后升任户部员外郎,三年后开始外放担任大名府知府。
也就是说卢象升在二十七岁就坐到了正四品的高官,相当于研究生刚刚毕业的年纪就坐到了正厅级干部,这下不仅秒杀大明朝读书人,更是将五百年后一干所谓的青年才俊轰成渣渣。
这提拔速度不能说是坐直升机,应该说是坐火箭了。
到了地方上的卢象升还没有停止自己的开关之旅,不搞钱不盘剥百姓,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对卢象升是感恩戴德称赞不已。
如果不出意外,卢象升在地方上过渡一下后就可回到京城,担任部堂级高官。
可万事怕就怕意外,崇祯二年,东北的皇太极被袁崇焕修建的宁锦防线恶心得没办法,最后选择借道蒙古从喜峰口入关,直插北京城下。
袁崇焕上任之初向崇祯皇帝保证五年平辽,为了早日睡个安稳觉,崇祯对袁崇焕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可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把关外的建奴给折腾到紫禁城下了,崇祯皇帝差点就气的吐血。
袁崇焕听到皇太极如此不讲武德,竟然偷袭到了紫禁城下,当即带着大部队往北京赶。
虽然袁崇焕昼夜兼程,可从山海关到紫禁城毕竟有八百余里,此时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是一刻都不想等了,当即号召天下督抚速速派兵勤王。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这命令可真够操蛋的,皇太极满打满算不过一万余人,此时北京城下尚有京营拱卫京师,只要撑过数日就能等到袁崇焕的援军,到时纵使不能一口将不讲武德的皇太极一口吃掉,保证北京安危还是错错有余的。
可崇祯偏偏就这几日都不想等了,一封勤王诏书一下,天下的督抚只能整顿兵马进京勤王。
当然作为大名知府,卢象升本来是没有资格带兵进京的,可卢象升一听皇帝有难,当即募集了一万余人,一路向北急行,打算救皇帝与水火,就这责任心足以让天下官员汗颜。
大名府距离北京近千里,等到卢象升这一路兵马到了北京后,北京保卫战刚刚结束,仗虽然没捞到,可卢象升恰好目睹了袁崇焕被千刀万剐。
虽然没发一枪,但如此热血的年轻人还是给崇祯留下了深刻记忆,从北京返回后崇祯立即提拔卢象升担任参政,参知政乃是省部级高官,这一年卢象升刚刚二十九岁,还未过而立。
北京城下袁崇焕的惨状并没有浇灭卢象升的热血,回到大名府后开始招募士卒,训练新军。
这一练就练出了当世排名前三的强军——天雄军,不得不说有天才有时候就是这样平平无奇。
有了自己的军队之后,卢象升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手持自己的那把大砍刀,将北直隶周围的一干流民军收拾的服服帖帖,卢象升也得了个绰号——卢阎王。
崇祯七年,张献忠火烧凤阳后借道湖北,打算从麻城襄阳等地再入西北,整个湖北被张献忠祸害的够呛。
眼看湖北局势吃紧,朝廷当即命令卢象升速赴湖北救火,此时的卢象升已经是右佥都御史,这一年卢象升三十四岁。
战场虽然换了,可卢象升的战斗力依旧不减,甚至随着战场的厮杀,卢象升用兵之道愈发的纯熟,黄龙滩一役斩首五千六百余级,仅此一役,湖北匪患为之一清。
肃清匪患之后,卢象升整顿城防、安抚百姓,湖北立即大定。
崇祯八年,无双良将曹文诏殒命战场,洪承畴在西北也被闯贼压的喘不过气,为了减轻洪承畴的压力,朝廷建议在江南再设一总督,负责整个南方剿匪事宜。
只是这差事出来了可无人敢接,最后还是崇祯皇帝拍板,定下由卢象升接手这个烂摊子。
五省总督是什么品级李焕不知道,可卢象升这年刚满三十五。